你常看新聞台嗎? 你愛看新聞台嗎? 如果是的話, 請您回答我以下3個問題:
現任歐盟主席是?
- 席哈克
- 布萊爾
- 梅克爾
- 薩科奇
日前宣布將競選日本參議員的藤森謙是哪國的前總統?
- 巴西
- 智利
- 玻利維亞
- 祕魯
下面這張圖片是塔林紀念碑(Broze Soldier of Tallin), 請問它是哪個國家的紀念碑, 為何拆除此雕像竟引起國家內鬥與流血衝突?
兩個禮拜前, 我從網路信箱裡看到一段連結, 是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的”腳尾米”事件. 一群學生捏造假新聞(什麼從網路拍賣上買到裝好運的罐子, 還有狗回魂的靈異故事), 而好幾家媒體竟然不明究裡, 把這種無聊新聞搬上了電視, 全天候24小時向全台灣人民播送. 這齣荒謬鬧劇, 在原作者把事情經過剪輯成”‘腳尾米事件“影片, 透過網路揭發以後, 引起輿論一陣騷動: 有人驚愕, 有人叫好; 有人對媒體的沉淪失望, 也有人大聲疾呼拒看惡質新聞. 但是gohole說得好: 批判完了, 然後呢? 看看這兩個禮拜以來的電視新聞, 依舊沒什麼改變與長進, 而批評的聲音卻慢慢下去了. 大家好像把新聞就當成八點檔肥皂劇, 一邊罵, 另一邊卻又繼續死守著電視機.
有人問我當初看到腳尾米影片的時候, 有什麼感想? 我說, 有兩個感想. 第一個是一則典故, 出自舊唐書:
舊唐書.卷六十三.裴矩傳:「此人受賂,誠合重誅;但陛下以物試之,即行極法, 所謂陷人以罪,恐非導德齊禮之義。」
唐朝時, 唐太宗為了矯正收受賄賂的風氣, 因此偷偷叫人假扮成商賈, 對各級官員進行遊說與賄賂. 有一個官員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, 就收下了. 唐太宗知道以後很生氣, 下令斬了他. 此時宰相裴矩跳出來說:「這個人收受賄賂, 的確是該死; 但是陛下去試探他然後又判他死刑, 根本是陷害犯罪, 這恐怕不是叫人學習德行禮儀該用的方法。」唐太宗想想也對, 最後就放了這個官員.
腳尾米事件也有這種味道在裡面. 腳尾米作者先是作假新聞請電視台來採訪, 之後再跳出來說電視台不對, 雖然說媒體犯了錯, 就如同唐太宗時收了賄賂的官員一樣, 同樣都是做錯事, 但是這種”請君入甕”的作法卻會削弱自身批判力道, 落入”始作俑者還好意思指責別人”的困境.
第二個感想則是對於新聞閱聽者自身的反省, 也就是今天要談的主題 : 優質新聞的消失, 是媒體不報, 還是觀眾不看?
腳尾米影片播出之後, 有很多人在問:「為什麼我們的電視新聞變成這樣? 新聞記者的良心到哪裡去了?」其實新聞業中有良心的記者還不少, 不然的話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新聞專題報導呢?
2005/10/5 民視新聞專題:第三隻眼
娃娃車悶死兒童案, 托兒所所長是向誰下跪? 千面人蠻牛下毒案, 為什麼要犯人要下跪兩次? 可以理解的是記者要新聞, 但不能理解為什麼搶新聞會搶成這樣? 上了媒體鏡頭, 怎麼什麼都不一樣了? 要追本溯源, 就要看另一篇比較長的影片, 來自
公視在這篇比較長的影片中探討了非常多的議題, 包括電視新聞口味越來越重, 甚至作假(例如大選開票時灌票); 蘋果日報進駐台灣以後對本地報紙的影響; 置入性行銷的日益嚴重; 政府的新聞政策; 甚至公共電視本身的定位等等.
我對當中陳雅琳所說的一句話印象非常深刻. 身為一個知名主播, 在談到收視率議題時, 我非常記得她的眼裡盡是無奈:
「收視率調查, 是每 一 分 鐘 欸…(無奈)…你每天睜開眼睛, 你就在想, 啊我昨天的收視率到底好不好呢, 甚至你已經精細到每一分喔…每一個整點當中, 你每一分, 應該播到什麼新聞的感覺是都有出來, 可是萬一你播到一個時候你會覺得說, 啊! 糟糕, 今天這個新聞不好看. 在當下你就會覺得說, 會被轉台…呵呵(無奈苦笑)..」
而收視率為什麼這麼重要呢? 它是透過什麼機制, 去影響新聞品質呢?
資深媒體人李光輝: 台灣, 是用收視率來計算廣告價格, 執行最徹底的一個市場
政大廣告系鄭自隆: (關於Nieson的收視率調查器)因為每個月尼爾森會補助一些幾百塊的費用, 可以來彌補他(低社經收入戶)裝置有線電視的錢, 所以大概一些低社經收入戶的家庭, 他才願意去裝這個東西(收視率調查器), 好這個問題真的非常嚴重, 就變成一千八百戶的低社經收入戶的家庭, 來決定台灣廣告費的走向, 每年數百億…這一千八百戶低社經地位的家庭, 來決定台灣的電視文化走向….(中略)…你好好報國際新聞, 收視率反而偏低.
這個是公視紀錄觀點影片中的初步結論. 看了真的讓人覺得悲哀, 為什麼台灣電視會出現這樣的問題? 優質新聞的消失, 是媒體不報, 還是觀眾不看?
都是. 對電視媒體來說, 他們不是國營或慈善事業, 廣告的業務量決定了節目的內容走向, 他們只是順從市場法則; 而對尼爾森來說, 他們只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作市場調查; 對於那一千八百戶裝了收視率調查器的觀眾而言, 他們只是看自己喜歡看的節目…只是做自己的事而已…而我們其他閱聽大眾呢? 也只是坐在這裡靜靜不反抗這個事實而已.
就在這些”只是”之中, 我們的電視新聞不一樣了. 對我來說, 最難過的, 還是國際新聞的消失. 國際新聞逐漸消失在螢光幕前, 意謂的是對國際外交事務的不了解與不關心, 視野的窄化, 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有很不良的示範.
我自己發現國際新聞的重要性是在讀研究所那一年. 那時候因為想加強英文程度, 所以每天我自己(也會號召一些朋友)找一些國外的新聞網站, 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, 翻譯其中的內容. 才短短幾週, 我發現我獲得的遠遠比英文還多:
- 你能否告訴我, 遜尼派與什葉派是什麼派系? 他們的紛爭為何是全世界的焦點?
- 為何各家國際大藥廠遲遲不肯答應低價供應藥物給非洲貧民?
- 能否解釋中亞的顏色革命背後的外交意涵?
甚至以下這個應該要當作基本常識的問題:
- 民主黨與共和黨, 誰是左派誰是右派? 美國總統, 眾議院, 參議院的院長又各自是哪一派的?
我不敢說自己對國際事務有多麼了解, 但是我一直很希望有一個媒體能忠實呈現這些新聞; 在我們一直埋怨全世界幾乎都跟我們斷交的時候, 很諷刺的, 我們自己也幾乎斷了與其他國家資訊的接觸.
這張圖是這幾天的新聞, 你能告訴我, 這張圖是什麼意思? 它引發了哪兩國的衝突?
不用推託說電視新聞沒有報這麼多你不曉得. 別忘了, 現在是網路的時代, 網路上面什麼沒有? 與其坐著批判電視媒體的沉淪, 不如先起而尋找新的新聞來源. 如果你英文好, 可以直接接觸外國新聞網站; 英文不好的話, 還是有幾個選擇:
- BBC中文網
- PTT的IA版(International Affair)
如果你想每週看新聞摘要分析的話, 可以到
全球部落客聯合撰寫的草根新聞
對了, 關於本文問題的答案, 在這裡是不會提供的, 為什麼? 原因有三:
- 如果你向來關心國際新聞, 這些應該是基本題不需要對答案
- 如果你想關心國際新聞卻沒有主動關心過, 這應該是訓練你在網路上找答案, 並認識許多國際新聞來源的好機會
- 如果你不關心國際新聞….你怎麼會看到這裡….
這次的內容比較沉重一點. 但是希望這篇是個能拋磚引玉的引子, 希望能有更多的台灣人, 多放一些注意力在國際新聞上. 「立足台灣, 放眼全世界」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口號, 可是若沒有注意過這些國際新聞, 是要怎麼放眼?
陳雅琳那一句「今天新聞不好看」指的是那些會導致收視率低的新聞. 很悲哀的, 在台灣, 國際新聞也屬於”不好看”的那一類. 要等到哪一天, 我們才能在電視上看到一堆”不好看”的新聞呢? 如果等不到, 我們這些閱聽大眾, 願意自己去找來看嗎?
以上文章轉載自 Mr./Ms. Days - 網路, 資訊, 觀察, 生活